Tuesday, July 24, 2018

我們的家PART1_設計規劃篇



[寫在前面]

2017/10/1,我們買了房子, 然後在上週五(2018/7/20)完工。
從買房、規劃、到裝潢當中兩百六十幾天的時間裡,許多的事情是我們從來沒有經歷過的。
因此,趁還記得,在這篇長文當中把所發生的大小事情留個紀錄。


[2017/9/1]

房東無預警的通知我們:他想賣房子,希望我們於約滿前遷出。
當下覺得非常頭大;年底10,11,12月工作上的事情都排滿了,要搬家談何容易。
但看在他請求誠懇,經濟上又有困難,也就不強人所難,加減尋覓下個租屋處。

從2017年年初開始,有了買房的打算。我們陸續在台中台北看房。
陸續看了應該快半百間,但符合預算的三房,不是太偏遠、空間太小、不然就是面福地...坦白說看得蠻灰心的。連帶我們看房的仲介,到後來感覺也懶得幫我們介紹,從一開始的熱絡到後來是有一搭沒一搭的看。

現在又面臨得快速遷出的狀況,只好一併看租屋的資訊,希望能找個與目前生活水平差不多的地方。


[2017/9/28]

偶然在網路上看到這個政大社區有間看起來不錯的房子,就跟仲介約了時間來看。到了現場,仲介的同事順便準備了同社區的其他待售物件,讓我們一起看。

原本想看的房子確實不錯,不過因為才裝潢沒幾年,價格不便宜。於是我們接著看了同社區的其他物件。


這間房子讓我們眼睛一亮。坐北朝南無西曬,邊間兩面環山,室內25坪小三房...

我們沒打算找到十全十美的房子,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我們打算犧牲一些生活機能,換取較好的生活品質(空間&環境)。

太太坐月子時,曾經短暫住在政大這邊一陣子,當時覺得這裡自然的生活環境,住起來非常舒服。

雖說這個物件,方圓1.5km以內沒有任何的商店(幾乎是純住宅區),要買東西或吃外食,必須移動到山下政大商圈才會有。但實際住起來其實沒有想像中的不便,騎車一下子就可以到熱鬧的商圈;且商圈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該有的都有。

於是我們當晚考慮了一下,就決定下斡旋,試試看有沒有機會。


[2017/10/1]

9/28看房, 9/29下斡旋, 10/1房仲把雙方約出來談然後就成交了...

(*☉౪⊙*)???
什麼? 會不會太快了點...? 早知道斡旋就再下低一點。

我們抱著忐忑不安的心情與笑容,跟屋主碰面互相握手。簽約,然後交給房仲與代書完成接下來一系列的手續。

當天晚上,想到這快速發生的一切,兩個人都失眠了。


[2017/10/10]

關於新家,我們開始討論著各種可能。

這張是原始的格局(比例不對):



我們從最初就希望能打掉一間房,拉大公共空間,並且盡可能減少移動空間(走廊)。所以規劃時就開始朝這個方向著手。

版本A. 打掉中間房, 作為工作室; 廚房改半開放.


版本B. 打掉上面房, 作為工作室; 廚房改半開放.


對於室內設計與裝潢,我們完全是外行人,幸好有很厲害的菇狗大神,以及書局很多很厲害的書,可以讓我們「臨陣磨槍」

我們恣意的移動除了柱子與外牆以外的東西,興奮的把對新家的期待,投射在一張張的圖紙上。

版本C. 打掉上面房, 改成開放式廚房, 
書房以橫拉門區隔、拉起來可以做為客房


從這個版本開始,方向變得比較具體了,雖然打掉一個房間,但我們希望工作空間在有需要時,能夠變成客房,讓上來的長輩或客人有個地方休息。



[2017/11/1]

術業有專攻,我用我的專業賺錢,再拿這些錢請專業的人幫我規劃房子。這應該是比較理想的狀況。

有了初步的共識,我們尋訪了幾間室內設計工作室,尋找契合的團隊。
由於擔心讓團隊有先入為主的思考方向,在進行初步的討論時,我們僅就空間的需求進行討論,並沒有把上面的的版本C也交出去。

結果很驚喜,其中一組團隊所提出來的構想,與我們想要的方向非常一致。

設計師所提的版本;梳理了動線與家具的配置


[2017/11/7]

與設計團隊簽了設計約,正式開始進行規劃
簽約當天設計師就帶了一組 3D示意圖來,開啟我們對未來新家的無限想像。



新舊格局比較

動基礎工程很花錢,但是為了讓新家可以朝我們想像中的方向前進,該花的還是得花。


[2017/11月]

規劃持續進行中,我們以每次間隔1~2周的頻率,與設計師持續討論與修改圖面。
這段期間,我們陸續看了幾項需要優先決定的建材,如燈具、地板、衛浴等。


另外,平面圖大方向確定之後,我們也用sketchup拉了份簡易立體圖,方便後續的溝通與修改作業。




[2017/11/15]

浴室內部的配置讓我們很傷腦筋。

原始的內部格局,面盆為了讓內推門可以打得開,往馬桶的方向靠攏。這個讓角落產生一個不好利用的小空間。



初步討論中,打算把門改成橫拉門;但這樣反而讓開門的寬度變窄...看樣子需要進一步的規劃。


[2017/11月中下旬]

這段期間,與房東簽約的房仲時不時會帶看屋的人來看房子。因為大部分時間我都是一個人在家,所以也就答應他讓房仲帶人進來看。

然而,過了兩個月,房東的房子還沒有賣出去,便開始著急了。他認為是因為我們還住在房子裡,賣相不好影響了看房。

房東要求我們能開放更多帶看房的時間(中午小孩睡覺&晚餐時間之類的),同時也更強硬的要求我們壓個遷出日期。
我們可以理解房東急著用錢;但是在新房子尚未裝潢完,又找不到短租房的情況下,我無法貿然答應一個遷出日期。

為了這件事情我們雙方鬧得很不開心;這件事情也讓我第一次尋求法律調解的政府資源協助。
最終,在調解委員律師的協調下,我答應房東,盡快找到短租房,並在找到房子後的一個月內遷出。


[2017/12月]

最初規劃時,書房與客廳以霧玻橫拉門區隔;當有客人來的時候,把橫拉門拉起來固定,可以將書房變作客房。

一開始規劃是收合在書桌側


但由於橫幅88cm的橫拉門,收合時阻斷視野,我們便把橫拉門改成了摺疊門。收合時可以靠著牆壁,要用時再拉出來。


感覺非常理想,但是當我實際跑一趟鐵件加工廠,發現這樣的規劃可能只是個美好的夢幻泡泡...

首先是將近90cm的摺疊門,尺寸與重量比我以為的要大很多很多。考慮到家裡的小隻,摺疊的機構可能會有潛在的危險。

其次,由於摺疊門的重量與結構問題,收合時其實會對下方的五金造成長時間的受力。

這時太太提了一個想法:只要把橫拉門的吊軌五金延伸到儲藏室,不用的時候收到那邊就好啦?
維持原先規劃橫拉門的優點;收合時可以當遮住儲藏室的雜亂,不會阻礙視野,也不用擔心會有摺疊門的變形問題。



這真的是個很棒的點子。直到已經完工的今天,我還是覺得這是我們新家最具巧思的一個設計。


[2017/12月中]

短租房不好找。

也許是怕麻煩,大部分的房東並不願意把房子租給短租客。
此外,最近三年來租金不斷的上漲,要找到同樣條件的租房,租金至少都上升了2~3成。
再加上小孩即將從托嬰中心畢業,換上幼兒園,我們不希望他在這個時間點頻繁的適應新環境,因此找的地點都圍繞在托嬰中心周邊。

最終,我們在七張附近找到了間很奇葩的房子。簽約後我們便告知房東,將在12月底完成遷出,完成對他的承諾。


[2017/12月中下旬]

因工作需要,到高雄出差近兩個禮拜。這段時間我把小孩寄放在台中老家,太太則是開始收拾搬家的所有行李。


[2017/12/23]

搬家。
從高雄工作現場北上,搬完家之後再南下繼續工作。

當日上午先把東西都運過去,下午回來打掃。完成後傍晚把屋子交還給房東。


這間房子從小隻出生就一直陪伴他至今,想來除了不捨,更多的是租屋族的無奈。


[2017/12/24]

短租地-七張捷運站大樓

先說說這個奇妙的地方。

室內坪數約10坪左右,樓中樓格局。有別於一般樓中樓把樓上臥室做成需彎腰行走的高度;這間房子把樓上天花板做成正常高度;樓下分隔出了六組的伸縮大櫃子。


每個抽屜櫃超過1米長,至少可以放下滿滿八箱的搬家箱子。

此外,它還有個差不多跟室內一樣大的公設戶外露台,如此驚人的容量,讓我們決定將這裡做為這個非常時期的落角處。

搬完家的隔天,我們開始試著讓這個地方變得可以住人...


註:這趟搬家搬了四車


[2017/12/30]

結束了兩周的出差,連同小孩一起回到台北。
太太收納功力非常了得,竟真的讓家裡變得可以走路了。



我們在外面的露台架起了帆布,地面用棧板墊高,再把比較用不到&比較不怕濕的行李放在戶外。

在城市裡搭帳篷


[2018/1/16]

時間來到一月中,從設計開始到現在已經過了一個半月,我們發現設計工作的進度開始慢了下來。

磁磚計畫一直停在很初期的階段;完成版本的3D示意圖也遲遲沒有出現。

甚至有的時候一兩個小變動,就需要再等一個禮拜。我們每個月的必須開銷從原本的[租金]變成[租金+房貸],時間拖得越久,對於已經開始和時間與金錢賽跑的我們來說,壓力就越大。


[2018/1/26]

設計團隊提交了瓷磚計畫與工程預算。

磁磚的搭配部分與我們想像中有些落差,但當我們表示希望能試試別種呈現方式時,被設計團隊拒絕了。


也許是對方生意太好,又或者是我們來來回回的細修已經被對方默默地列為不歡迎的客戶;在當時的來回討論中,我們已感覺不到對方積極的一面。甚至有一些粗心的錯誤也出現在圖面中。


所幸當初我們只有簽設計約,簽約時也講明了設計約不綁接下來的工程約。
考慮到我們所剩不多的時間,以及目前設計團隊所提交的品質,幾經討論後,我們決定另尋
出路。


[2018/1/30]

設計團隊提交了最終版的設計圖(以及3D示意圖,最後的最後才看到,而且圖中又出現了誇張的錯誤)。
經我們確認後,作為定稿所交付的文件,結束了這段合作關係。

這裡要特別補充一下,整體而言,我們認為設計團隊達成了應有的任務:
包括整體格局的確立、色彩風格的定調、以及協助完成了一份能夠發包工程包的設計圖。
即使在整個專案中,我們沒有一起走到最後,我們仍非常感謝他們在這個專案中的貢獻。


[2018/2/1]

結束了設計專案後,我們開始進行兩件事情:

一是開始調整圖面(之前因為微調讓最終版的圖面遲遲沒有完成,而交給設計團隊那邊微調又非常花時間,所以我們決定等一切都定稿後,再把要修正的地方補上去...自己改真的快多了)。

二是尋找能夠提供我們協助的統包廠商。

設計師在繪製圖面時,不見得會把所有施工工程的細節鉅細靡遺的註記在圖面上,而當設計包與工程包不是同一個團隊時,意味著我們必須自己彌補圖面上不足的資訊,同時充分理解每個細節的作法與內容。

這代表我們必須付出更多的時間與精力來處理裝潢的事情,對當時的我們而言,是個沉重的負擔;但這實在是一個不得不做的決定。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