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December 09, 2006

軍旅生涯 - 106無座力砲

么洞六無座力砲性能諸元:

口徑:106mm
砲身重:114kg
砲全重:208.84kg
砲全長:340cm
砲管長:263.27cm
最大射程:7677m
有效射程:1096m
穿甲厚度:40.64 ~ 50.8cm
射速:6~8發/min
射角:-17~65度

簡介:
該砲原形是美軍在韓戰所使用的M40A1 106mm無座力砲。國軍有意使用,但美國拒絕出售此項兵器的圖紙與實砲。61兵工廠的呂則仁上校在無法取得樣砲的情況下,決定由已經發展成熟的43式75毫米無后座力砲做為基礎,進行105毫米口徑的研發。
至1952年,105毫米原型砲研發有成,進行多次試射良好,便公開給來訪的美國參議員諾蘭,該年7月1日,美軍在台顧問團副團長等五人,專程前來察看,而10月25日,美國國防部次長福斯特一行也專程前來看此砲。因此,美國在1957年把M40A1 106毫米無後座力砲的圖紙全部給了台灣,隔年更給了兩門樣砲。之後參考美軍設計之後,便定型為51式106毫米無後座力砲。
該炮机動方便,戰場适應能力強,可配用M79、M92和M149E5三种炮架,既可固定于地面使用,也可以安裝在M274輕型拖車、各型吉普車和M113裝甲人員輸送車上使用;配用彈种多,使用范圍廣。配用彈种包括,殺傷人員的榴彈和對付裝甲目標的破甲彈、碎甲彈等。
近年來則漸漸由於拖式飛彈與標槍飛彈取代其成為步兵的反裝甲武器,而成為代用裝備。


運氣不好,進了步校卻只能學到這種二戰的爺爺砲。算了,就當作歷史的見證吧。

No comments: